首页 行业 查看内容

孙悟空曾打死6个凡人,为啥还被封了佛?看这6人名字连起来念啥

2023-07-31 17:03:34

来源: 浅梦墨晞

在《西游记》这部千古传世的史诗中,虽然故事的大纲是讲述唐三藏取经的历程,但多数人都会认为,真正的主角,是那个嬉皮笑脸、捣蛋不止、一身神通的猴子——孙悟空。

这部伟大的作品,虽然名为《西游记》,但更像是一部描绘孙悟空成长的史诗。这部诗歌歌颂了他从石头中诞生的那刻,到拜师学艺掌握天地真理,再到在瑞云宫闹出天翻地覆的动乱,直到最后走上了取经之路,历经千难万险,一路降妖除魔,修心问道。

孙悟空的一生是多彩而热血的,充满了战斗、挑战和修行。他犯过很多错误,也曾经惹出很多麻烦,甚至做出过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,其中最为人诟病的就是他造成的杀孽。在战斗中,他往往以屠刀对待那些作恶多端的妖怪,然而对凡人,他却总是手下留情。


(资料图片)

在修行修心的路上,杀人是绝对禁止的,毕竟那意味着仁心的丧失,孙悟空理解这一点。但也并非说他从未越雷池半步,事实上,他曾经杀过6个凡人,这可是公之于众的秘密。然而这件事,似乎已经被淹没在岁月的长河之中,人们更愿记住他的勇猛,他的机智,他的顽强,他的仁义,却忘记了这段罪过。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?

这段被遗忘的历史,发生在《西游记》第十回的故事中。那时,唐僧刚刚救出了孙悟空,他们的队伍只有两人。在没有主要角色出场的情况下,他们并没有遇到那些震天动地的妖魔鬼怪,却偶遇了一群混混——土匪。

这些泼皮想通过拦路抢劫,从孙悟空他们身上分一杯羹。然而,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对手是谁,对于孙悟空来说,这些土匪不过是些蝼蚁罢了。对于当年能与天兵天将大战的孙悟空,对付这几个无知的人类,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。

于是,孙悟空决定让唐僧离开,他打算自己与这些土匪谈判。可是,这些土匪并无和孙悟空谈的意愿,他们无礼地对孙悟空进行威胁,要求他们给予赎金,否则就要动手。

孙悟空完全可以通过他的神通,轻易地制服他们,就像他往常对付那些妖魔鬼怪一样。然而,孙悟空却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手段——他决定杀掉这些人。

这让人想起,在许多神话小说中,神仙们非常讲究因果报应。杀神仙,杀敌人无可厚非,因为他们都是同等的存在。然而,如果以神仙的手段杀死凡人,那就有可能会背负沉重的因果报应,甚至影响到自己的证道。

更令人费解的是,孙悟空已经皈依了佛门,虽然他的脾气还是一样的火爆,但按理来说,他应该不会用杀人的手段去破戒。这让人难以理解。

唐僧对孙悟空的行为感到非常不满,他为此找到了观音菩萨,希望她能够帮助他。观音菩萨赠给他一只紧箍,从此以后,孙悟空就被控制得死死的,这也就形成了后来相对正常的取经队伍。

当我们从这个角度重新审视这段被遗忘的历史,我们会发现,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,它背后藏着许多秘密,需要我们去慢慢揭开。

在那段久远的历史中,孙悟空曾杀了六个看似普通的人类。这是一个被时间淡忘的故事,然而,在唐僧的严格管教下,孙悟空从一个狂妄自大的猴子成长为了一个真正懂得佛法的智者。

然而,孙悟空对那六个凡人的命案一直缄口不言。这不符合一个彻悟的佛者应有的行为。那么,这究竟是为什么呢?

对此,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。我认为,那六个人并不是真正的人,也并不是神仙或僧人,而是孙悟空内心的六种念头。他们的名字也暗示了这一点。

他们的名字是:眼看喜、耳听怒、鼻嗅爱、舌尝思、意见欲和身本忧。这些名字都代表着人类的六根,与佛教的六根学说相契合。

在那个时代,不可能有人会以人的六根为名字,除非是佛门中人。然而,那六人的行为和态度显然并非出自佛门。

如果说他们是佛门中人,那也应该是一些高人,而不会是几个容易被打败的普通人。假如他们真的只是普通人,那么他们的死就毫无意义了。

然而,如果我们仔细观察,会发现这一章的标题是“心猿归正”。这个标题恰恰暗示了那六人可能就是孙悟空的“心猿”。在中国文化中,“心猿意马”常常被用来形容人的内心无法安静,思绪纷飞。

因此,我认为那六人可能就是孙悟空内心的六种念头,他们的死,实际上是孙悟空成功克服了自己内心的浮躁和欲望,实现了真正的“心猿归正”。

当我们以这种视角去理解这段故事,会发现它并非表面上的那么简单,而是充满了深层次的含义,那是一段关于孙悟空内心成长的故事。

在历史的长河中,关于孙悟空杀死六名看似寻常的人的故事,虽被唐僧的管教和孙悟空的成长所掩盖,却留下了深深的痕迹。不同于表面上的暴力行为,这其实是一个对自我探索和成长的深度解读。

那六人的名字,实则体现出孙悟空内心的六大欲望,他们是孙悟空不安和狂躁的根源,也是他的邪念。孙悟空曾被困于五行山下,500年的困顿,失败的不甘和痛苦的积累,造就了一股强大的怨念,或许这六人就是孙悟空怨念的具象,而且他们以孙悟空最熟悉的佛家方式呈现。

孙悟空对他们的诛杀,不只是宣泄怨念那么简单,更代表着他内心深处的转变,他的心灵正在被磨砺,正步向真正的佛道之路。这也就解释了为何后来无论是佛祖还是唐僧,都没有再提及这件事情,甚至孙悟空在成佛之后也没有再对此事进行忏悔。因为杀掉自己的念头,终究不等同于杀人。

换个角度看,孙悟空杀死那六名"人",其实是他自我磨炼和救赎的开始。正如赛跑前的一声枪响,孙悟空的修行之路已经展开。但是,一旦踏入这条道路,他那齐天大圣的荣誉消散,自由自在的狂妄不复存在,留下的只有紧箍咒的束缚,以及那无尽的取经之路。

这段故事,不仅仅是孙悟空从猴子到成佛的历程,更是他从欲望的痛苦中找到解脱,从浮躁的不安中找到平静,从失去自我的困惑中找到了真我。这是一段成长的旅程,也是一个心灵的转变。

孙悟空的历程,显得尤为曲折,却又深刻。彼时,他用尽全力杀死了那六个念头,宣告了他从无尽混乱中寻找出路的决心。紧接着,真假美猴王的出现再次摧动他内心的波澜,这是一次对于自我认知的挑战,也是他在摸索自我边界时的一次摸爬滚打。在这场内心的战役中,孙悟空力挽狂澜,坚定了信仰,继续他的修行之路。

再后来,孙悟空居然能与唐僧讨论佛法,洗尽尘世纷扰,独立于凌云渡之前,凝视着那一片红尘的轮回。这就是他的修行,是他从内心到外在的转变。他遇到的敌人,不只是来自于外在的妖怪和神仙,更多的是自我内心的挣扎和痛苦。

每一次战胜自我,都让他的内心更接近于佛陀的境界;每一次击败妖怪,都强化了他斗战胜佛的决心,更加坚定他伸张正义的信念;每一次与神仙的较量,都让他理解了社会的规矩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。

我们也可以从孙悟空的历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。当我们年轻气盛时,可能会遭受挫折,但只要我们肯去反思和领悟,我们就可能遇到贵人,进而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之道。经过不断的磨砺和忍让,我们就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思路,最终完成人生的成就。

这就是孙悟空的故事,也是他带给我们的生活教训。他的历程告诉我们,每一次的挫折,每一次的磨砺,每一次的思考,都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必经之路,只有经历了这些,我们才能真正地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,找到那个真正的自我。

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!

关键词:

最新新闻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