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5月22日,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出炉。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,2023年5月22日LPR为:1年期LPR为3.65%,5年期以上LPR为4.3%。南都记者注意到,自2022年8月下调以来,LPR保持“按兵不动”。
2019年8月LPR改革落地后,LPR报价=MLF利率+加点。MLF利率作为LPR报价的锚定利率,其变动会对LPR产生直接有效的影响。5月15日,央行开展了1250亿元1年期MLF操作,本月到期1000亿元,中标利率维持2.75%不变。
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向南都记者表示,LPR利率保持稳定,符合市场预期。具体来说,“主要是5月作为LPR利率锚的MLF利率保持稳定;1-4月新增信贷、社融表现强劲,企业新增信贷延续同比多增态势,反映目前市场利率处于合理水平;近年来部分银行净息差压力增大,整体看,短期LPR利率调降门槛仍偏高。”周茂华分析。
回顾历次报价,自2019年8月以来,LPR共发生8次变动。其中,有5次实现了MLF利率与LPR报价的联动下调;有3次是在MLF利率未变的情况下,借助降准、存款利率定价改革等方式降低了银行综合融资成本,进而实现了LPR不同程度的下调。
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,央行政策利率变动会对LPR变动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;同时,在MLF政策利率之外,也会综合考虑银行成本端和贷款需求端对加点幅度的影响。后续触发降息的重要因素,仍是经济和融资修复的可持续性。
此外,从上市银行2023年一季报来看,在40家披露相关数据的银行中,有19家银行净息差低于1.8%的警戒线,14家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平均净息差仅为1.86%。“在此情况下,如果进一步压降信贷成本,将有可能使商业银行整体的净息差跌破警戒线,潜在的压力和风险不容忽视。”温彬称。
对于近期存款利率调降动作频出的现象,温彬告诉南都记者,此举旨在稳定银行息差和加快储蓄转化。“4月以来的中小银行存款利率调降,主要是对去年以来主要国股银行下调存款基准利率的‘补降’,范围也相对有限。5月15日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的下调,因规模整体较小,其利率下调导致的负债成本改善尚不足以驱动LPR报价达到5bp的步长调整幅度。”此外,他还注意到,今年以来存款定期化现象仍严重,核心负债成本居高不下。
周茂华认为,尽管LPR保持稳定,预计后续央行会鼓励金融机构挖掘LPR改革潜力,鼓励金融机构主动管理负债,并可能通过结构工具或降准等方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,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薄弱环节,关注基建、制造业、绿色发展、科创企业等重点新兴领域。
关键词: